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不仅是技术迭代的产物,更是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动力。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的交会承载地,始终在湖北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一极。今年上半年,宜昌建成的智算规模突破3000P,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上”企业总数已达860家,实现营收624亿元,增速全省第一。
以科技创新支撑起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梁”。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宜昌把握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与“东数西算”工程的双重机遇,紧紧依托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三峡数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持续夯实数字新基建、拓展应用新场景、上线运营新平台,吸引中科曙光、升哲科技、东土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落户。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共建数智研究院、实验室、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联盟,举办AI应用创新等交流会、研讨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成果转化,孵化出微特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出台《宜昌市关于加快数字经济人才聚集的若干措施》,构建全产业链人才支持体系,打造区域性数字人才高地;每年从高校院所遴选数字领域科技人才到市内企业担任“数字副总”,为企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撑,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数实融合”推动产业倍增效应持续释放。624亿元营收、860家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并非凭空而生,而是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东岳庙数据中心利用三峡绿电优势,以低成本算力服务吸引1300架机柜入驻,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兴发集团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磷化工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智能凿岩机器人在矿山推广使用,操作员人数减半,生产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安琪酵母通过5G+工业互联网实现从研发、生产、物流到终端销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54%,运营成本下降28.67%……宜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正由概念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以“硬联通”“软协同”的双轮驱动重塑枢纽能级。近年来,宜昌抢抓机遇,立足资源禀赋,依托绿色水电和区域安全等优势,集中“点亮”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信息高铁华中枢纽站、点军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成为全省最大规模算力集群;依托长江航运枢纽优势,构建起涵盖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服务的智慧物流数字生态体系;依托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峡(宜昌)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峡枢纽业务应用系统、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多元平台联动,实现物流全链条数据贯通,有效支撑智能化监管、多式联运高效协同及产业深度融合。同时,“重庆—宜昌—武汉时延低于3毫秒的高带宽直连链路”开通,数据要素实现大规??缬虬踩魍?,进一步放大了宜昌作为中部算力枢纽的辐射力。
用好数字经济底座,推动区域协同联动。一方面,宜昌主动发挥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携手抱团做强“宜荆荆恩”南部列阵,先后签署《“宜荆荆恩”都市圈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宜荆荆恩”城市群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协同建设“宜荆荆恩”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共同深化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共享数据资源、服务资源。另一方面,与湖北大数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全省政务“一朵云”、算力之都、全省数据流通交易统一大市场,打造全省数据资源资产化改革的宜昌样板、宜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体系、城市和特色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省级标杆、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应用标杆;正在规划的宜昌至重庆、郑州等城市高速链路,将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原城市群的深度对接,宜昌正在加速成为“宜荆荆恩”城市群的制高点、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点、呼应“汉成渝”的链接点。
从智算规模突破3000P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领跑全省,从算力基础设施集群崛起到数据要素加速流通,宜昌正驾驭数字之“舟”,坚定地驶向发展新“蓝海”,为湖北打造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动能。
(宜昌国投公司 李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