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洪精神中汲取建成支点的奋进力量
一个民族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立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998年,面对特大洪水,全国人民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最终夺取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湖北战线长、任务重,从武汉龙王庙闸口“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生死牌,到荆江大堤观音矶石碑45.22米的水位线,都铭刻着这段历史。伟大抗洪精神早已融入荆楚儿女血脉,成为宝贵财富。今天,在推动湖北建成支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新征程上,抗洪精神也必将成为荆楚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强大力量。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建成支点的最大向心力。1998年特大洪水是对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严峻考验。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党中央一声号令,广大军民迅速响应。800多万名干部群众、36万多名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无数后方力量,同心协力,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堤坝。精神在考验中彰显,力量在团结中汇聚。今天,湖北要勇立潮头、建成支点,同样需要6100万荆楚儿女同心同德。以共识促同心。牢固树立“支点意识”,使支点建设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目标与自觉行动。以行动聚合力。将支点建设作为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各领域、各层级工作聚焦发力,确保各项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以平台汇众智。拓展多样化常态化聚智聚力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画出建成支点的最大同心圆。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培育建成支点的坚强意志力。1998年的抗洪抢险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面对反复肆虐的洪峰,在一个个紧要关头,广大军民顽强拼搏,无数英雄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愈挫愈勇的密码。当前,建成支点之路面临“一难两难多难”的复杂局面和“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目标,尤其需要这股韧劲。宜昌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意味着要在区域发展中挑大梁、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锚定目标勇向前。坚决扛牢“三个重要”新使命,以“四个重大”为牵引,整体提升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聚焦问题敢攻坚。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市县一体、部门协同,合力攻坚克难。破立并举求突破。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破除障碍、整治顽疾,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先行先试中为全省支点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锤炼建成支点的过硬战斗力。1998年抗洪范围广、历时长,对体力与精神都是极限挑战。最终的胜利源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源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场,源于军民团结一心、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今天,肩负党中央赋予湖北的新时代使命,将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更需要这份坚韧与决心。人民为本聚伟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将顶层设计与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把战略蓝图转化为群众实践。战略引领明方向。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在服务强省战略中精准定位、精准发力,以科学谋划引领发展。能力提升强支撑。将干部能力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围绕“七大战略”“七大能力”要求,用好“1+3”政策措施,推动干部能力全面提升,锻造敢闯敢为、担当作为的过硬队伍,在百舸争流中干出奋勇争先新作为。
在建成支点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从伟大抗洪精神中汲取团结之力、奋斗之志和必胜信念,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锤炼本领,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中贡献宜昌力量。
?。ㄖ泄惨瞬形承?代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