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为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泄毕桌砺壑腔?/h1>
日期:2023-05-15 09:33来源:三峡日报责任编辑:刘白柳
编者按:?;こそ盖缀樱皇茄≡裉?,是必答题。对于推进长江大?;さ浞冻鞘薪ㄉ瑁瞬形笠愿叩恼疚蛔ツ被?,坚持在发展中?;ぁ⒃诒;ぶ蟹⒄?,加快推动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此,我市部分专家学者撰写了《文化旅游为宜昌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懈衬堋贰锻贫瓢睾恿饔虼唇?ldquo;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规划构想》等理论文章,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理论智慧。本报今日刊发,以飨读者。
文化旅游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赋能
文化旅游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幸福产业,更是宜昌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可以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增强经济活力、传播城市品牌,为宜昌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懈衬?。
文化旅游为城市特色赋能
宜昌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要全方面彰显长江生态文明理念和成果,使之成为宜昌城市的价值主张和特色品质。
城市旅游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滨江两岸是长江大?;さ浞冻鞘薪ㄉ璧那把卣蟮?。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宜昌滨江逐渐从以工厂码头为主的生产型岸线转变为以公园、绿地、开放空间为主的生活岸线,涌现了灯塔广场、江豚广场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宜昌应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融合,打造一批市民和游客共享的可亲可触可感滨江休闲空间,使之成为宜昌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械拇翱凇?/p>
宜昌工业文明也有鲜明的特色,要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营造城市文化空间。挖掘水电文化和水利智慧,讲好清洁能源故事,加快推进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建好三峡大坝国际旅游区,助力宜昌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宜昌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亟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元素和故事,在城市公共空间巧妙融入三峡大坝、屈原、昭君、微笑江豚、中华鲟等视觉符号。
文化旅游为城市经济赋能
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要在?;さ幕∩贤贫躺⒄?。宜昌正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秉承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在城市旅游、游轮旅游、低碳旅游、数字文旅等方面创新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在城市旅游方面,要进一步打造盘活屈原文化公园、滨江公园、沙河公园、运河公园等城市公园,推进大型室内主题公园、文旅综合体引入和建设,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力发展沉浸演艺、长江文创等特色业态,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紧密衔接,彰显宜昌城市性格与魅力。
在游轮旅游方面,宜昌已成功首航中国自主研发、全球最大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未来应将宜昌打造成为新能源游轮的中心制造地和品牌输出地,同时推进游轮向休闲化、度假型、全天候转型,助力宜昌打造内河游轮度假目的地。
在低碳旅游方面,应支持探索建设一批低碳景区,打造一批品质微度假地、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倡导低碳出行、绿色出游,与碳达峰、碳中和等宏观政策结合起来,助力长江三峡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数字文旅方面,宜昌正在争取全国第九个算力节点落户,文旅产业应借势加强应用5G、4D、VR/AR、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加快数字景区、博物馆、餐厅、酒店建设,创新声光电等沉浸交互式体验项目,推广云直播、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等新型文旅体验模式。
文化旅游为城市品牌赋能
宜昌传播城市品牌,在文化旅游方面可以打好五张名片。一是面向全球打响“两坝一峡·三峡精华”,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二是聚焦“国际范、山水韵、三峡情”,着眼未来文旅发展新趋势,重点打造宜昌“两岛一湾区”消费地标;三是建好屈原文化公园,打造好屈原文化“一标三地”,全面塑造宜昌文化符号;四是招商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民宿运营商,高水平发展一批康养度假地;五是争取永久承办世界清洁能源发展论坛,持续办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策划承办国际诗歌艺术活动,积极申办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等重大节庆赛事,借助文化旅游讲好宜昌故事。
推动营造“显山、见水、透绿”的文旅空间,打造“生态、循环、低碳”的文旅产业,创造“健康、智慧、未来”的文旅消费,宜昌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薪梅缃枇Α⒏喜懵ィ?/p>
?。ㄈ看笱Ь糜牍芾硌г航淌?阚如良)
推动黄柏河流域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昌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黄柏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治理上先行进行了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要进一步巩固并完善黄柏河流域绿色发展成功经验,以创建全省第一个流域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载体,打造流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て胪凡⒔?ldquo;宜昌样本”,助力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小?/p>
构筑绿水青山,持续提升黄柏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加快污染治理。加快流域内企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地下水污染治理,降低各类污染物再生增量,强化饮用水源头?;ぁM晟苹肪持柿考嗖馔?,全面建立黄柏河流域空气、土壤、地下水等生态环境数据收集监测网络。
二是深化生态?;び胄薷础C辶饔蚰谏芳业缀臀镏稚纯?,有针对性开展物种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障流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三是开展流域综合治理。以流域自然边界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山水林田湖草,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流域整体生态产品提供能力。
发展生态经济,持续打造黄柏河流域“两山”转化样本
一是大力推进磷矿采选生态化。持续推进磷矿产业绿色发展,以三宁、宜化等大型矿企为主体,加快推广精细绿色采选技术,促进磷石膏前端减量,提高流域内绿色矿山建设水平、磷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率。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结合流域内产业布局及资源要素状况,流域东支注重提升生态涵养能力,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绿色矿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流域西支注重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推进柑橘、茶叶、高山蔬菜、核桃、猕猴桃、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规?;⑵放苹⒄?;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景观气候资源,积极推进“生态+旅游+”模式,合理发展山水观光、休闲农业、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等业态,加快农旅融合发展,促进富民增收。
三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依托流域内四大水库和30余座中小水电站、山高谷深等优势,积极推进黄柏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优势。
探索制度创新,持续建立黄柏河流域治理长效机制
一是探索流域内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量化核算黄柏河流域优质水资源产品、生态补水产品、农林渔特产品、生态旅游文化产品、磷矿产品等生态产出价值,在流域内开展GEP考核评估,以GEP增长推动GDP增长。
二是探索流域内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创新“两山”转化融资机制,探索黄柏河流域水资源未来收益、跨流域生态调水收益置换融资,换取资金投入综合治理和?;ぃ纬杀;び敕⒄沟牧夹匝罚辉谔蓟悴钩?、水库生态渔业开发、抽水蓄能开发清洁电力上先行先试,探索“两山”市场化转化模式。
三是创新完善黄柏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黄柏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将水量、森林面积、大气质量、土壤质量等指标纳入生态补偿考核内容,有针对性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以生态补偿统筹流域内森林、水资源、矿产、耕地等要素的保护,为全市其他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可鉴、可信、科学的实践经验。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佘平飞)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规划构想
2022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范围涉及上海、江苏、湖北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省份,被中央明确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省份之一,将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样板段。宜昌,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区位交通、自然禀赋、文化资源等优势显著,如何系统谋划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值得思考。
国家要求明确。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了国家文化公园包括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分区,并系统推进?;ご?、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类重点基础工程建设。
宜昌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方面,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接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正朝着链接“两圈”、辐射“两地”、打造“两个枢纽”方向迈进,长江干流在宜昌境内长约232公里,是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区段。交通区位方面,宜昌处于“长三角-成渝主轴”和“二湛通道”的黄金十字交会处,是沿江高铁和呼南高铁、宜万铁路和焦柳铁路的交会点。近年来,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逐渐成型,“铁水公空管”多式联运转运体系日渐完善,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奠定了坚实基础。自然生态方面,宜昌生态本底优越,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生物多样性?;さ闹匾厍彩枪冶粑N镏?ldquo;避难所”、珍稀动植物“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文化资源方面,拥有嫘祖、屈原、王昭君等名人文化、巴楚文化与土家族文化等多种民间文化,还拥有柑橘等丰富的产品文化以及民间版画、山歌等多种非物质文化。
蓝图清晰可见。宜昌应立足本市实际,以流域文物和文化资源分布、山形水势为基础,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构建“一廊四带、一核多园”的文化?;ご凶芴甯窬?,努力打造屈原文化的核心承载区、水电文化的首要展示区、巴楚文化的重要集聚区、长江大?;さ牡浞肚?,为宜昌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提供硬核支撑。“一廊”,即长江文化保护展示传承廊道,依托长江干流的自然生态资源、文物和文化资源,串联沿线的文化遗产、水利工程、生态文化公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等资源,打造自秭归至枝江贯穿宜昌全域230余公里的长江文化?;ふ故敬欣鹊?;“四带”即清江文化带、沮漳河文化带、黄柏河文化带、香溪河文化带等四个文化带,依托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等主要长江支流沿岸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打造集水电文化、巴楚文化、生态?;の幕任幕蝗诖?ldquo;一核”即宜昌主城文化核心,将三游洞至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段一江两岸区域作为重点,包括西陵峡口风景区、西坝平湖两岛一湾区及江南沿江系列山体,打造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多园”即屈原文化公园、三峡水电文化展示园、三游洞展示园、昭君文化展示园、青林寺非遗文化展示园、西坝平湖半岛文化展示园等多个文化游览展示园区。
保障支撑有力。要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层面应尽快成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建设领导小组,协同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规划建设。要加快规划编制。以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形芴迥勘?,对接国家、省级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す婊嘀魄榭?,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建设?;す婊繁嘀乒ぷ鳌R被钅?。从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个方面加快谋划策划体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价值内涵的相关项目,使其列入各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宜昌市地理信息和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高浩武 郭华)